北京冬奧會吉祥物“冰墩墩”徹底火了,其熱度迅速超越之前的玲娜貝兒,更是掀起了一股全民求購熱潮,以致於造成了一墩難求的局麵。那麽在很多人看來冰墩墩其實就是一個毛絨公仔,為何貨源如此緊張呢?今天就帶大家從玩具製造的角度來解密冰墩墩的製作過程。
風靡的“冰墩墩”,由矽膠外殼和毛絨熊貓兩部分組裝而成。在生產上,一隻冰墩墩的誕生分開為矽膠外殼的生產和毛絨公仔的製作。廠商製作外殼完畢後,送至毛絨廠組裝,出售給零售商,最後麵向消費者。
在玩具行業,生產毛絨熊貓工藝並不難;而難度較大的部分在矽膠外殼上,“冰墩墩”對矽膠外殼的透明度要求極高,這種材質手感好,可達環保食品級。矽膠外殼的生產流程總體是:3D建模→加工模具→煉膠→成型→熱轉印。
矽膠外殼的規模化生產,自然離不開精良的模具,而“冰墩墩”模芯3D型麵複雜,它的製造需要數控五軸聯動加工,模具型麵需要高光拋光處理。
一台機器不停工,兩套模具一天最多隻能做800個冰外殼。據介紹,為滿足市場需求,很多冰墩墩生產工廠也在不斷增加模具的數量。
據了解,上百個冰外殼的製作加上圖案的印刷,耗時約半天。後送至毛絨廠進行組裝,再送至零售商。一個冰墩墩從生產到最終麵向消費者路上最少也需2天時間。
工藝難,需求大,周期長這就是冰墩墩貨源緊張的原因。